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次数:4150
来源:本站
高二1班陶兴隆
【读书心得】
阅读,是生活的望远镜。它不仅仅是看着一堆文字了事,书中的每一页都是一片薄薄的透镜,通过它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拉进了大家的距离。
在小时候读的书是一种乐趣,就同看小人书一样,但这渐渐地成为一种求知欲。长大了,求知欲增强了,使我明白书的真正释义:一本好书,能在你迷茫时带来平静;能在你忧伤时带来欢乐;能在你落寞时带来安慰……他会让你将失败看做春天的花朵,会将成功看做秋天的果实。这是春耕秋收的道理:有付出才会有回报。
高二2班郭康文
【读书心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而像高老头的女儿如此对待父母就更加罕见,这是唯一值得庆幸的。父母即使有千万个不对,他们仍旧是你的父母。
高二3班沈鹏
【读书心得】
读书一门艺术:是一门完善自我的艺术,读书只是一个过程,在乎的是否吸收;是一门享受生活的艺术,是一种对文笔的享受;是一门充实人生的艺术,那是一个储蓄罐,慢慢存满;是一门领悟人生的艺术,让我们懂得正对生活中的一切成功与失败。
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的希望能得到财富,有的希望得到快乐,也有的希望得到一个家。而我的愿望却很小很小,我只希望能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了,静静地遨游在书海里。
高二6班 徐舟
【读书心得】
雨果曾经说过:“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的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哈姆莱特》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他就是这样真实的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熟悉又陌生。哈姆莱特,我看到他处在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年华,我看到这繁华的春天,青春如阳光般闪耀。
高二8班周宇
【读书心得】
真正的悲剧也是真正的美,只有最美的东西被撕碎才能创造出最深切的悲哀。川端康成终其一生所追求的美,伴随着他的死亡,像花的圆舞曲一样,消失了。我不得不正视生活,追求最好的人生状态,加油,少年!
高二10班曹国冰
【读书心得】
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民主主义者形象。《狂人日记》将狂人这个具有恐惧、多疑、知觉障碍和逻辑思维不健全等特征的“迫害妄想型”精神病患者,描写得栩栩如生,但作品的主旨却并不是要表现他所受到的精神迫害,更不是一篇精神病人的纪实作品,而是要借狂人之口,来揭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如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常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鲁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高二11班冯玮
【读书心得】
读《老人与海》,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在于笑对风雨。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就好比老人遇到的成群鲨鱼,老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我们有了奋不顾身,迎难而上的勇气,就能更好地面对与拥抱生活!
高二12班潘于乐
【读书心得】
阅读《雷雨》,给了我深深的震撼。《悲剧心理学》中说,“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在悲剧观赏中,随着感到人之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在一阵恐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这种悲悯和憧憬就是藏在经典作品中的宝藏,吸引着我们。《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生活的幸福!
高二日语班陈家杰
【读书心得】
透过《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好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高二日语班王文洁
【读书心得】
傲慢与偏见是书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障碍,也是现实中人与人相处的绊脚石,人总喜欢把自己主观思想加诸他人身上,种种误解摩擦会油然而生。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缺点,人无完人,所谓的傲慢与偏见在你加诸别人身上的同时,别人也会把这些加诸你的身上。
与人相处,首先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毛病,加以改正;其次,了解关心他人,试着在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高二日语班许杨羽
【读书心得】
鲁迅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分享到: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