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8
浏览次数:2045
来源:本站
“朱升木同学这次月考进步不小,真可谓人如其名,确实是一株正在上升的小树木!”作为他的“家长”——校内“和谐小家” “成员” ——语文老师,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并在第一时间与他分享了成功的喜悦,还当众予以表扬。
本次月考,他的语文成绩较上次上升了13分,总分年级排名上升了67位。应该说是一次不小的进步。得知这一结果,惊喜之情从他脸上洋溢出来,并直接感染到了我,让我倍感欣慰。
是啊,还有什么比学生的进步更能让老师感到欢欣鼓舞的呢?还记得学期之初,我找他填写和谐小家信息登记表时,他居然在主要优点一栏写上“没有缺点”,而在主要缺点一栏写上“没有优点”。我一看,差点没把肺气炸。如此慎重的事,他却当玩笑开,我真想臭骂他一通,方解心头之气。可转念一想,骂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造成彼此隔阂,增加做工作的难度。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又何尝不是孩子聪明与幽默的表现。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不闻不问,又可能会使他变本加厉,根本不把“小家”当回事。于是,我在课间找到他,面带微笑,轻描淡写地说:“你填的那个小家登记表够幽默的啊!”他马上意识到“闯祸” 了,赶紧打招呼:“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重填。”一般来说,学生认识到错误就好,没必要深究;可就这样放他过去,又不能让他长记性。我想了想说:“重填,就不必了。我们还是让它留在那儿,做个‘纪念’吧,说不定我什么时候想起来,还会再拿来让你看看。”这就让他懂得玩笑有点开大了,愧疚之情明显写在了他脸上。我也见好就收,而且以后并没再提此事。
这可以说是他给我这个“家长”的一份见面礼,也可算是我们的第一次“交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促使其转变,当然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要有一个过程,甚至要经过一些反复。朱升木同学就是如此。他入校基础较好,可入校后,他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种种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没少做工作,他也偶有起色,就是不能持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也一直在苦苦探求。
一次,我和他“闲聊”,突然想起他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就随口问:“你这个名字谁给取的?”
“是爸爸特地请人取的。”他说。
“那你知道其中的含义吗?”
“知道。就是希望我做一株不断上升的小树木,将来做个有用之材。”
“对。最好做个栋梁之材!”我马上趁热打铁道,“父亲为你取名如此郑重其事,煞费苦心,你觉得自己对得起父亲,对得起这个名字吗?”他面红耳赤,轻轻地摇了摇头。
“我希望你能名副其实,做个‘升木’,不做朽木。好吗?”他又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一次和风细雨的交流。此后,他确实改了不少,但有时还会“旧病复发”。这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可视为无可救药;我们老师贵在对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用真心,用真情,多提醒,多督促。例如,他打瞌睡时,你喊一喊;他作业拖拉了,你催一催。这样,效果也许会越来越好。朱升木同学的转变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本次月考分数揭晓后,我上班准备请语文科代表报分数,朱升木举起手,急切地说:“老师,让我来报,我一定会报得很清楚的!”我欣然答应。能自告奋勇上讲台,面对五十多双眼睛,清晰地报出每个人的分数,这表明他已经对自己有信心,而且有了表现的欲望。这些不正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动力吗?我们要做的是抓住契机,用心呵护,使其不断发扬光大。
昨天,我告诉他,要把他转变的事迹写成文章,学校可能会发表出去。“你可能要出名了,你要对得起这份荣誉。”我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并跟他一起制定了下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行文至此,我不禁产生了一个更大的愿望:但愿我们的所有学生都做“升木”,不做朽木。这也大概是我们校内外家长的共同心愿吧。
拟稿:荀锦高
审核:梅 蓉
发布:王 娟
分享到: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