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释“一训三风”-校园新闻-东台创新学校 |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全国百强民办学校) 


简释“一训三风”

发布时间:2010-03-14

浏览次数:4112

来源:本站

一、校训

东台创新学校的校训是:求知,求真、求善、求美。

“训”者,准则也“校训”,即全校师生的行为准则“求知”的“知”,有两层含义:“知识”和“智慧”。“智慧”往往以“知识”作基础,“知识”往往激发“智慧”;作为学生,一方面我们要认真学习“知识”——各种课本,课外书籍,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勤奋、刻苦、手不释卷、诵读不辍,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培养“智慧”——知识要灵活运用,思维要经常训练 ,学习要刨根问底,观察要细致入微,方法要不断探索,分析要精辟独到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前者指的是勤奋学习,掌握知识;后者指的是努力实践,培养智慧。

求知,就是学习知识,培养智慧;求知,就是坚持素质教育!

“求真”的“真”,其含义是:“真实”、“本真”。“真实”、“本真”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行、人生态度、处世方法、生存之道。人的本性是纯真的,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一些人的道德、行为受到侵染,失去纯真。我们讲“求真”,就是要求广大师生去伪存真,说真话,干实事,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做一个思想纯正、品德高尚、为人正直的人!

“求善”的“善”,其含义是“善良”、“友善”。“善良”是人的一种美德——关心他人、善待他人,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等等,表现了人的善良。“友善”是人的一种处世态度,处世方式——对人友好、讲究礼貌、讲究礼让,讲究礼仪等等,表现了人的修养。我们讲“求善”,就是要求广大师生要追求内在的“善良”品德,培养外在的“友善“修养,使我们从内心到外表,都表现出一种“善”之美!

“求美”的“美”,其含义是“美丽”、“美好”“美丽”,一方面是指人的相貌,但人的相貌是无法选择,也无法改变的。外表美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次要的“美丽”的另一个方面是指人的内心,即精神、品格、修养等等。内在美,对于人们来说是更重要的——因为它是永远的、坚实的。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人有了知识,就有了品味,气质就不同。而“气质”,就是人的内在美的外现。气质之“质”,指的是人的文化底蕴、思想修养我们要求广大师生,一定要加强学习,掌握知识,提升修养,涵养美德——这就是“求美”的含义。

总之,“求知,求真、求善、求美”是对完美人格的追求,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

二、校风

我们的“校风”是:爱心、热情、成功、创新。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一种品德、修养。人的爱心表现在许多方面,如:对父母的孝敬,对师长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对动物的友善、对树木花草的爱护等等,都体现出爱心。为什么要讲“爱心”?因为,爱心是人类团结的粘合剂,爱心是人类精神的升华剂,爱心是人类精神传承的遗传密码,爱心是我们共建美好家园的思想基础!“爱心”,要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步培养,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实践,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积累。“爱心”,请从爱父母、爱同学、学老师、爱残疾人开始;请从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小动物开始;请从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开始……..大爱无边,请从身边做起!

“热情”是什么?“热情”是一种精神,一种处世态度。充满“热情”的人,对待身边的人是关心的,热心的——对人礼貌,乐于相助,待人如已,体谅他人!充满“热情”的人,对待身边的事是关注的、关切的——“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充满“热情”的人,对待学习是专注的,勤奋的——面对知识,如饥似渴;表面宁静,思潮澎湃,内心如火;充满“热情”的人,对待工作是投入的,敬业的——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力争上游,敢为人先;充满“热情”的人,那热情来自于他内心对世界、对人生的爱!我们要用“热情”对待自己,用“热情”对待他人,用“热情”对待学习和工作,用“热情”拥抱世界,用“热情”拥抱人生,用“热情”创造美好未来!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一种理想,一种目标。成功,并不意味着地位、财富、金钱、权力——成功,是我们定位准确的理想的实现!作为学生,我们的“成功”是什么?是我们行为的自我规范,是我们品德的自我完善,是我们学习的自我超越——只要我们不断进步,快速进步,自我完善,实现理想,就是成功!

“创新”是什么?“创新”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创新并非某种成果,而是一种信念——只要有创新的信念,有创新的意识,有创新的要求,我们就一定会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并不意味着一定是辉煌的成果,而是一种追求——我们要不断追求创新,在追求创新中,寻求思维的飞跃、目标的新颖、方法的改进——只要我们不懈追求,创新将会成为自然而然的结果。培养一种创新精神,培养一种创新素质,培养一种创新能力东台创新学校的校风,概括起来就是:品德高尚,情怀热烈,理想明确,信念坚定——它是“创新精神”的体现: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三、学风

东台创新学校的“学风”是:勤学,乐学,会学,博学——这四个“学”表达了不同的含义。“勤学”,讲的是一种态度——学习的态度——学习要勤奋。因为,“勤奋”是一切成果、成功、成就的基础。

成语云:“勤能补拙”——勤劳能弥补天资笨拙的缺限。历史上许多学者、科学家,都不是天资聪颖的,但他们靠勤奋弥补了天份的缺限而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东台方言中有个词叫“勤力”——意即“勤奋用力”——只要“勤力”,必有所成身边的事情。例如,2007届的创新校友王冬武,中考成绩位列全市11000多名,王冬武十分勤奋,刻苦学习,“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高考中考出了优异成绩:全市理科第50名,物生选科第2——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2008届的创新校友杨华桂,中考成绩全市排名12000多名,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在高考中超出本一线29——被名牌大学录取。“

乐学”,讲的是一种境界——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热爱,对文化的崇敬,并由此在学习中感到一种快乐。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说的是人在学习中会感到快乐——一种掌握知识的快乐、追求真理的快乐、把握人生真谛的快乐!“乐学”的境界,要经过培养才能获得,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乐”往往产生在“苦”之后,生成在“苦”之上,扎根于“苦”之中!“苦”是“乐”的催化剂,“苦”是“乐”的催生婆,“苦”是“乐”的成长肥料、生长激素!当你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后,你就会感受到学习之乐——你享受科学知识的按摩、受到文化知识的滋养、淋浴真理的阳光时,你就会感到快乐!

“会学”,讲的是一种要求——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为什么要学会学习?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精力,追求无限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知识又是多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加甄别,全盘吸收,是不可能的!杂乱成章,亦无作用。同时,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大不一样——有的事半功倍,有的事倍功半,有的劳而无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学习。怎样才能做到“会学”呢?

第一,必须学会预习;第二,必须学会听课;第三,必须学会复习;第四,必须学会使用教材;第五,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第六,必须学会使用网络;第七,必须学会合作学习;第八,必须学会独立思考。

“博学”,讲的是一种目标——要通过我们的“勤学”、“乐学”、“会学”,达到“博学”的目标。“博学”,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多种书“博学”,要求我们广泛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多研究社会,让社会成为我们的大课堂。“博学”,要求我们文理兼修——不要偏科,要文理兼修,使们成为眼界开阔,知识广博,适应性强的人才创新学校的学风,要求我们不怕苦,不怕难;以勤奋的态度来学习;要求我们快乐地学习,并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要求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要求我们博览群书,文理兼修,接触社会,学识渊博——要求我们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在较高的境界中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拟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广泛地学习知识,学习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博学的人才!

四、教风

东台创新学校“教风”是:“严谨,求实,合作,高效”。

“严谨”是一种态度——科学的、严肃的严格的、谨慎的态度。“科学”,是指在思想上对待教育教学,要遵循客观规律;在实践中,从事教育、教学;要不断探索,“严肃”是指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思想上要有战战竞竞的敬畏感;在实践中,要“敬事如天”的虔诚感,也就是说,要把教书育人当成一种伟大的、光荣的事业,“严格”,是指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要一丝不苟,分寸不乱,按规程办事,按要求办事。“谨慎”,是指对待教育教学工作,要非常小心,不能有一丝松懈——“教学无小事”,“严谨”——这是一种思想上、态度上的规定性。

“求实”是一种作风——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实与有力。“实实在在”,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一着不让,一字千金!“一心一意”,是指专业思想要牢固,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工作上。“一丝不苟”,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没有丝毫马虎,没有任何疏漏“一着不让”,是指做事要雷厉风行,抢抓时点“一字千金“,是指教育学生要谨言慎行,不要信口开河乱表态,不要说过头话,不要说意气用事的话,不要说伤害学生自尊的话,不要说影响教师威信的话……“实事求是”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要遵循教育规律,要讲真话,做实事。“遵循教育规律“,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也不搞自由散漫、无所事事;既不搞沉重负担,也不搞全无负担;既不搞“满堂灌”,也不搞“满堂问” ……“讲真话”,是指面对学生,要襟怀坦白,说真心话,不说假话、套话、空话。“做实事”,是指备课、改作业等等,都要实实在在;统计成绩,计算分数,要实实在在;开展活动,教育学生;要实实在在;开公开课、搞观摩活动,要实实在在。

“合作”是一种工作方式——就是众人合力做事,干事业——就是大家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出力,共同进步。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多学科组合、多学科协作、多学科促进的机制现代生产,也是多企业分工、合作、共赢的机制现代科技,更必须多方合作,依靠团队的力量,要培养出具有现代头脑,能够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现代公民,就必须对其进行“合作”教育,进行“团队”精神培养“合作”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必要的品质、素质、能力、要求。

“高效”是一种工作要求——就是指在工作中追求高的效能、高的效率,高的效益。“效能”,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就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讲究每一节课的效率就班级管理来说,要讲究每一次活动的效率“效益”,是指效果和利益。用较少的教学时间,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教学而言,只讲大容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是有效果、有成效的大容量就教育而言,只讲表面热闹也是不行的,还必须让学生真正获得教益

我校的“校风”,概括起来讲,它要求我们具有科学的、严肃的、严格的、谨慎的态度,具有实实在在、实事求是、实与有力的作风,具有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出力,共同进步的工作方式;具有高的效能、效率、效益的工作要求


(材料摘自高翔校长《和老师、同学谈“校训”》、《和同学们谈“校风”》、《和同学们谈“学风”》、《和老师谈“教风”》)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