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创新高中】和同学们谈“学风”-校园新闻-东台创新学校 |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全国百强民办学校) 


【东台创新高中】和同学们谈“学风”

发布时间:2008-10-09

浏览次数:4225

来源:本站

  

同学们:

今天,我和大家谈谈“学风”——学风,不仅仅是针对学生讲的,也包括我们老师。但今天,我只和同学们谈谈这个问题。

东台创新学校的“学风”是:勤学,乐学,会学,博学——这四个“学”表达了不同的含义。现在,我就分别讲讲这四个“学”。

 

“勤学”,讲的是一种态度——学习的态度——学习要勤奋。因为,“勤奋”是一切成果、成功、成就的基础。

民谚云:“人勤地不懒”——土地的收成、庄稼的丰收,源于农人的勤奋。中国农业的发展第一靠科技,第二靠农民的勤奋,靠精耕细作!

成语云:“勤能补拙”——勤劳能弥补天资笨拙的缺限。历史上许多学者、科学家,都不是天资聪颖的,但他们靠勤奋弥补了天份的缺限而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例如,杜甫为一句诗而“捻断九根须”——这种苦吟,表现的就是“勤”字又如,王羲之临帖学书,写黑了一池塘的水,这种苦练表现的也是一个“勤”字。再如,汉朝孙敬战国苏秦的“悬梁刺股”,晋代孙康的“囊萤映雪”,他们的苦读成才,表现的也是一个“勤”字。就连大文学家鲁迅,其深厚的古文功底,也是少年时代在严厉父亲戒尺的威摄下用夜读“逼”出来的——名人如是,而况常人乎?反之,天资聪慧的人不少,但成名成家的不多,为什么呢?因为,缺少“勤奋”!东台方言中有个词叫“勤力”——意即“勤奋用力”——只要“勤力”,必有所成——无论是种庄稼,还是学习、做学问!

说古人,说名人,说伟人,大家可能感到遥不可及——那我就说说身边的事情。例如,2007届的创新校友王冬武,中考成绩位列全市11000多名,而且英语严重偏科——当时,全市高考每年只能考2000多个本科生,从以住的经验看,他想考上专科都比较难。但王冬武十分勤奋,他没因中考的失利而灰心、自暴自弃,反而“咬定青山不放松”,把目标定位在考上名牌大学。所以,每天起床最早的有他,课后找老师问题目的也有他;大休日不回家留校学习的有他,寒暑假手不释卷勤做习题的也有他……最终,在高考中考出了优异成绩:全市理科第50名,物生选科第2——被南京理工大学录取,还获得一万多元的奖学金!再如,2008届的创新校友杨华桂,中考成绩全市排名12000多名,经过三年的勤奋学习,在高考中,语数外三门总分考出359分的高分——超出本一线29——被名牌大学录取。因此,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学习一定要勤奋。

 

“乐学”,讲的是一种境界——对知识的渴求,对科学的热爱,对文化的崇敬,并由此在学习中感到一种快乐。达到了这种境界,在学习上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难关,在学问上就必然会有所建树,在精神上也就会感到十分愉悦。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说的是人在学习中会感到快乐——一种掌握知识的快乐、追求真理的快乐、把握人生真谛的快乐!

孔子曾因为学习《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也就是说,他在学习《韶乐》,在领会了《韶乐》的雅韵和精髓之后,他的身心就常常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连美好的肉味都吃不出来了!这其中的道理是:人在学习中获得的精神愉悦,要远远超过生理上的享受——口腹之欲,远远比不上精神享受!

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在外国军队的枪口之下,在死亡剑垂悬之时,他仍蹲在地上,痴迷于他所画的几何图形——坚定不移地,头也不回地对侵略者、刽子手说:“请再给我两分钟,让我画完这幅图!”为什么他不惧死亡的威胁?因为,他沉浸在求知的快乐之中,沉浸在科学研究的快乐之中!

伟大革命家列宁在沙皇的牢房里,仍然坚持学习,为了不被敌人发现,甚至于一天吃了六个“墨水瓶”——用面包做的盛牛奶用以写字的容器。为什么列宁在被剥夺自由之时仍然坚持学习?因为,他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因为,他觉得学习能让他的精神自由——而精神的自由远比身体的自由更重要!

当然,我也要告诉同学们:“乐学”的境界,要经过培养才能获得,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正如体育锻炼一样,锻炼的过程可能是辛苦的、劳累的、受到极限反应折磨的;但是,锻炼之后,你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十分的愉快——“乐”往往产生在“苦”之后,生成在“苦”之上,扎根于“苦”之中!“苦”是“乐”的催化剂,“苦”是“乐”的催生婆,“苦”是“乐”的成长肥料、生长激素!正如马拉松运动员一样,当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赛场上飞速奔跑时,你已经不再感到累和苦了,你只是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享受征服人类极限的快乐,享受生命力的迸发的快乐!这就是“痛快”一词的含义:先“痛”后“快”,由“痛”而“快”!因此,当你的学习习惯养成之后,你就会感受到学习之乐——你享受科学知识的按摩、受到文化知识的滋养、淋浴真理的阳光时,你就会感到快乐!

 

“会学”,讲的是一种要求——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我们要“学会学习”。为什么要学会学习?因为,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精力,追求无限的知识,几乎是不可能的;知识又是多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加甄别,全盘吸收,是不可能的!杂乱成章,亦无作用。同时,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也大不一样——有的事半功倍,有的事倍功半,有的劳而无功,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学习。

事实上,在当今社会,凭借从学校学来的知识,我们已经无法保证终身使用——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这也是我们必须学会学习的原因。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会学”呢?

第一,必须学会预习——课前做好预习,就能知道难点在哪里,关键点在哪里,上课时就会格外凝神,使学习变得指向性更强。同时,经过预习,普通知识已经弄懂,课上再听一遍,等于复习,强化了理解和记忆。这样,学习的效果当然会好得多。

第二,必须学会听课——经过预习的课;可以听得更入耳、入神;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记笔记,就能迅速抓住关键,加强对重要内容的理解;课后再看一遍,又等于学习了一遍,效果当然要好得多。

第三,必须学会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从心理学上看,人的大脑记忆,有一条遗忘曲线——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因此,必须及时复习,反复巩固,才能真正地、有效地掌握知识。

第四,必须学会使用教材——教材(课本)是经过许多专家认真研究,精心挑选,科学构建的,既有内在的体系,内容也极具代表性,具有引领作用。因此,要认真地使用教材、研究教材——要由知识点的掌握,进一步把握教材体系,再构建知识体系。

第五,必须学会使用工具书——如词典,参考书等。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学会高效地使用工具书;要知道,解决什么问题,该看什么工具书;该到哪里去找工具书来自己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第六,必须学会使用网络——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信息中心,但它的信息又过分庞杂。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网络来了解对我们有用的知识,但又不能将宝贵的青春时光,耗费在无底的网络黑洞里。

第七,必须学会合作学习——现代社会很注重合作学习。例如,同学一起讨论、研究问题;分工合作做实验,一起搞研究性学习等等。而且,要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合作共事的品格,以适应将来的社会需要。

第八,必须学会独立思考——讲合作不是说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我们还要学会独立思考,独辟蹊径,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问一问:有无不同观点?有无不同方法?能否做得更好?能否做到与众不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博学”,讲的是一种目标——要通过我们的“勤学”、“乐学”、“会学”,达到“博学”的目标。

“博学”,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应试教育往往把人们捆绑在几本教科书上:考什么,就学什么!与考试无关,再好的知识也不学,再好的学问也不研究。久而久之,人就变成了只会做习题的机器,变成了只会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

“博学”,要求我们博览群书——多读书,读多种书——就像吃饭一样,不偏食,营养才能丰富——读书广泛涉历;思想广泛吸受,文化广泛融合,精神才会健康,思想才会深邃!

“博学”,要求我们广泛接触社会——多了解社会,多研究社会,让社会成为我们的大课堂。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行万里路”,就有广泛了解社会的意思。高尔基所说的“我的大学”也是指社会这所大学堂。

“博学”,要求我们文理兼修——不要偏科,不要只凭个人的好恶来取舍学习的内容,而要文理兼修,使们成为眼界开阔,知识广博,适应性强的人才——为我们将来一进入高校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我们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创新学校的学风,要求我们不怕苦,不怕难;以勤奋的态度来学习;要求我们快乐地学习,并在学习中享受快乐;要求我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要求我们博览群书,文理兼修,接触社会,学识渊博——要求我们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在较高的境界中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拟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广泛地学习知识,学习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博学的人才!

2008 .10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