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0-11
浏览次数:4487
来源:本站
读《天坛》后有感
高二(5) 周严兰
读了《天坛》这篇文章后,我对史铁生才有所了解,二十岁前的史铁生是位名不经传的小伙子,但二十岁后的史铁生却是一位意志坚强,人们钦佩的杰出作家。
二十岁的时候,史铁生双腿瘫痪。二十岁,是最狂妄的年龄,有抱负,好幻想,什么都想试一试。可是史铁生偏偏在这一年坐上了轮椅,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毅然地选择了文学之路。
经过多年的辛苦创作,他终于成为一代文豪。可命运偏偏对他不公,不久后他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尽管每天都得忍受病痛的折磨,他还坚强的有意义的过完了每一天。
面对生活的挑战,史铁生迎难而上,以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再看看我们周边的一些人,不得不引人深思。那些路边乞讨者,他们有的身体健壮,只不过在生活上遇到了一点点挫折,就变的萎靡不振,抛开自己的尊严,靠着别人的怜悯生活,他们舍弃对生命的追求,自甘堕落。
虽然说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但以我们青少年现在这样的心理素质,何以肩负祖国未来建设的大业,面对挫折没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只会怨天尤人,选择退缩。
挫折并不可怕,它就像一粒细沙一样,只要一滴眼泪就足以将它淹没。我们需要拿出像史铁生就像铁生一样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人生就像一架天平,光明在这头,阴影在那头。因此请用心体会,在漆黑的夜里,做好迎接光明的准备,在耀眼的午后,不忘阴影中的孤独。
指导老师:唐容容
有感于余秋雨的《道士塔》
高二(5) 李金慧
读完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顿时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想到近一个世纪之前,在敦煌莫高窟中已沉寂了许久的经卷,绘画被人堂而皇之地装上马车,一车车的运走,消失在沙漠的尽头时,我的心头就涌起阵阵酸楚。
跟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仿佛回到了近一个世纪之前的敦煌莫高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敦煌莫高窟的千古罪人王道士的圆寂塔。随着作者的介绍,我终于了解到,正是这位王道士为了那诱人而又充满罪恶的银币,将中华名族宝贵的遗产低价“卖”给了那些所谓的从印度追溯着唐僧的脚印到中国取经的洋人。这种交易,与其说是“卖”,还不如说是“送”更准确些。就好比是用一枚针换一只鸡,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那样的“公平”。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王道士正目不转睛地数着银元。他边数边津津乐道感叹洋人的“慷慨”。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位为了金钱而进行肮脏交易,做出有损名族利益之举的道士”而感到悲哀。悲哀的是,作为一名道士,竟然为了金钱而出卖中华名族最宝贵的历史文物。我也为那些“为了豪华的生活排场”而穷的筹不出运费的中国官僚们感到愤怒。怒的是,那些有学问的中国官员竟从未下决心来好好的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同时,我更为那些被王道士称为“司大人纬代诺”、“贝大人纬希和”之辈感到愤慨。我恨不能给这种民族败类一记重重的耳光,也恨不能冲上去拦住那些流失海外的名族瑰宝。但猛然间,我意识到,我又能拦回些什么?或许只有洋人的谩骂:“你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们的官员都没言语,用得着你只手画脚吗?”
这就是20世纪初发生在我国的真实的故事。这就是现代文明社会中,新式“强盗”与“懦夫”之间所谓的“公平”交易,是所谓的“荣耀”与真正意义上的耻辱的彻底曝光。
在叹息、无奈和悲伤之 余余秋雨 先生在文章的最后写下了“我好恨”三个字。这是作者发自肺腑的呐喊。这仅有的三个字包含了王道士和腐朽官员们的恨,也包含了对祖国灿烂文化和对中华名族最真挚的爱。此时此刻,我想起了 郁达夫 先生曾经说过的话:没有伟大名族出现的名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在此,请允许我冒昧的套用一下:没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伴的民族,是世界上最愚笨的民族;有了优秀的文化却不知珍惜、保存和研究从而发扬光大的国家,是毫无希望的平庸之邦!
但愿不如此!
指导老师:唐容容
读《雨霖铃》有感
高二(5) 吴东
初中时。在资料书里读到柳永的《西江月》,认为他的词太浓太俗,只是单纯的追求情爱,不值得一读,可是,经过时间的推移,通过对他了解的深入,我渐渐的发现,他的词中无不彰显着他独有的人格魅力。
而这首《雨霖铃》则诠释了一切。
初读《雨霖铃》,陪伴着淡淡的哀愁,笼罩心间。
悲凉的秋天,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催发,泪眼相对,他和她手挽手,相对凝望,尽管哽咽得发不出一语,但却是心的交流,心的对话,与相爱的女子分别,即便再坚强的人也会流露出万分不舍,更何况是多情的柳永。
一幕幕,都彷佛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正是这惜别时的绵绵情意和神态,使人感同身受。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又见柳树,我不禁猜测,柳是否对柳永有着特殊的含义?柳是送别的象征,又是送别的见证,这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使人亲临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世界。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闭上眼睛,感受柳永留下的世界,厚重的泥土覆盖了弯曲的古道,长亭短榭布满蜘蛛网,他,一袭白袍长衫,面色温和,倚于柳树下,低声吟唱着刚作的词。
一人,一天,一地,一切是如此安逸。
柳永,他是悲惨的,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想要反抗命运却万般无奈。最初,他醉心功名,却转而厌倦黑暗。
他是满足的,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依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他是幸福的,身后有一群支持和喜欢自己的青楼女子和小市民。
记忆里柳永和贾宝玉是一类人物吧,对女人有种特殊的情感,他的词里句间无不流露出对封建社会青楼女子悲惨命运的同情,我想,他就应谓称之真性情的人吧。
自己曾怀着悲哀的心情去读他的词,陶醉于他曼妙的词句中,也曾感同身受于他营造的凄凉世界,现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快乐,学习上的挫折,只能自己默默承受,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了新的理解,环顾柳永的一生,自然而然的发现了他想要表达却无法表达的情感,想要述说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历史也已变成了曾经,现在的我们是时代的主人,是否会和历史一样成为历史巨轮下的车胤,也只能自己体会。
指导老师:唐容容
《雷雨》读后感
高二(5)袁海星
读了《雷雨》,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气温不断攀升,天空郁结成一块烧红了的铁,人们时常会不由己地,更归回的野蛮的路,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走向极端,更如电如雷地轰轰地烧一场,中间不容易有一条折衷的路,坎坷徒然……
《雷雨》中最独特最耀眼的任务是周蘩漪,她始终如雷雨般压抑着自己,她美丽的心灵让窒息的环境变得乖戾。她有一颗坚强的心,她满蓄着爱、压抑的阴鸷的力,她不是“可爱”的女性,她是尖锐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周朴园的奸诈狡猾,背信弃义,揭开了他为人歹恶的面纱。当鲁侍萍进周宅想带走她女儿的时候,无意间与周朴园碰面,刚开始他表现出对侍萍的怀念和深思,而之后从言辞中暗含了他的卑鄙,竟然在想帮助“梅家小姐”的时候,“让我再想想……”最后竟想用钱来收买侍萍的心,而侍萍是个坚强的女人,不受钱的侮辱,那一声呐喊“我来是为了钱吗”,对比出周朴园的伪善。
他为的只是不像败坏家名,不与为道。自私狡黠的言辞,伪善的面孔,对侍萍的辜负,对蘩漪的怒斥,实为痛心。
周萍,对父亲是欺骗和罪孽感,对蘩漪是悔恨与惧怯,对周冲是歉然,对四凤是希望振作,对待萍是难逃宿命。
我对《雷雨》的了解是有如母亲般的抚慰自己的婴儿那般单纯的喜悦,感到的是一团原始的生命之感。
电闪雷鸣,雨横风狂。它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多少蘩漪。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却心比天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的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而为了不正常的发展,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们不能了解的,受着人们的嫉恶,社会的压抑,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自由的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个吧!
《雷雨》反衬出社会的“残忍”,一种宇宙间存在着的“残忍”,不是因果,不是报应。情感,郁热境温,激成一朵明艳的火花,当残留一丝火星时,生机顿然化为乌有!
指导老师:唐容容
读《灰姑娘》有感
高二(5) 张维
读了《灰姑娘》之后,我小小的心灵就做着不切实际的公主梦,家人与家人之间的冷漠以及种种心计让我心寒,灰姑娘的遭遇让我深深同情,她的命运既让我羡慕又让我憧憬!
童年的我常常在幻想如果有一天我摇身一变,变为一位住在城堡里的公主,那该多幸运啊!读了《灰姑娘》后,我整天都沉浸在我的公主梦里,我相信,我也是个灰姑娘。我常常看着窗外发呆,想着树上的小鸟,给我送来美丽的嫁衣以及水晶鞋,我的童年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时间的增长渐渐磨灭了我的幻想。我不想懂得却又不读不懂一个道理:灰姑娘也是公主,只是她有着和别的公主不一样的遭遇罢了,即使没有南瓜马车,即使没有水晶鞋。她依旧是最幸福的人,因为她有着如公主一样的外貌。
我开始明白妈妈和我说过的一句话:上学对你来说是唯一的出路,没有知识的人就是文盲,而那些灰姑娘变成公主的梦,只是小说里的情节,现实当中,只有通过自身磨练而获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的赢者。
成长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挫折——考试的失败、爸妈的训斥、老师的批评……叛逆的心理常常会出现,我不要像灰姑娘忍气吞声。只要我认为我没有错,我就会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
人生有许多种,有的平庸、有的精彩、有的暗淡无光、有的豪迈壮丽,如鹰一般的人生,我不愿成为一个庸人、也不愿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我要向灰姑娘一样用热切的迸发的激情,实现人生的理想,实现自身的价值,体验人生的精彩。
人生是崎岖的山路,留下生命的脚印,我们才会打开回忆的匣门,展开理想的翅膀,回想当年的我们,有朝一日我们集于森林,时期我们的脚步,生命才不遗憾。城市繁华,人头攒动,捡起我们曾经的脚步,人生才算完美;碧海蓝天,拾起我们的脚印,人生的价值才能真正的事先,人生的渴望才能真正的满足。
指导老师:唐容容
分享到: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