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11
浏览次数:3782
来源:本站
下辈子让你做我的孩子
——读《让我许个愿》有感
高一(4) 杨冰冰
初读叶细细的《让我许个愿》是在初二,那时年纪小,啥也不懂,就连写读书笔记,也只赞了一声“好”字。
高一刚刚开学的那几天,学习生活不是很忙,闲着读读书,在目录之中,看到如此熟悉的字眼,当然是连看都不看,直接过滤掉算了。直到几天后,和同桌一起讨论电脑的屏保,她说她想用母亲来做屏保,我才想起它,急急地翻阅了一遍。忽然发现叶细细存放在那些浅浅淡淡的方块字下面的是对母亲那浓浓的、难以割舍的爱。
文中的母亲严厉却又不失去温柔,读到文中的母亲,我无法将某一个与我生命息息相关的女人——我的母亲。我与母亲的关系与作者有着颇多相似之处:同样的母严子逆、同样的觉得苛刻、同样的年少无知……于是,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倒像是我青春的缩影了。
对于母爱的领悟从朦胧到清晰,也许就如作者般“在一夜之间”。
临近中考时,她因为身体不适,住院了,而我则面临着学业与升学的双重压力,无法脱开身,也就没有去看望她。每天晚上回到家里,听不到她熟悉的咳嗽声,心里便觉得一种莫名的失落感,好像生活里某一种必不可少的元素被抽走了,而我却无力找回……
每当我做完作业,手习惯性的桌角,那里有她每天端给我的热乎乎的豆浆,让我暖胃。看到手里空空如也的杯子,不觉怀念她在家的日子来“每天早上可以面对一顿丰盛的早饭,上学前听到她给我的唠叨……
在文章中,作者用纤细的笔尖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如果有一天让我选择,我会希望老天赐她永生。她的存在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这句话对我而言,好像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我看来母亲不单单局限于一个人或一个称谓,而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
佛曰:前生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于是作者许下了这样一个几乎无法忽略的爱的愿望: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
而我却许下一个非常自私的愿望:如果有可能,我想在下一辈子让她成为我的孩子,让我可以体会做她父母的快乐与辛酸,陪着她成长、结婚、生子……和她一起分享上一世她带给我的回忆,替她挡住那些风雨,呵护她一辈子,将她对我的爱对她延续下去。
指导老师:吉永林
读方令孺《家》有感
高一(4) 徐妹
方令孺的《家》写他身处异乡,在异乡过中秋节,从而有感而发,写出了对家的感悟。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里有自己的爹娘和兄弟姐妹。从你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家是你的根源所在。
小时候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家里是多么的其乐融融,那时会认为家是自己的一切,是自己的天下,只要在家里,一切都好。
长大后孩子的知识面广了,眼界开阔了,孩子都想出去看一看,去闯一闯。
孩子们终于长大了,都出去了,离开了家,在外面漂泊流浪,时不时会想其远方的亲人。在中秋月圆夜,看着月亮一人独立在窗前,回想起过去和家人一起赏月交谈的事,心中便会一阵酸疼,想念远在故乡的亲人们,想念故乡的一切。方令孺写道“家是人身上的重壳,不管它给人多大的负担,多深的痛苦,人还得背着它沉滞的往前爬。”是啊,我们长大后有时总是在想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生活该多好,没有了爸妈的唠叨,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可是我突然发现我上高中了,住校了,家在百里之外,我突然想念起爸妈还有他们的唠叨,想念在家中的一切,晚上睡觉有时还会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是啊,只有离开了家才明白,才知道家是生命总最重要的,家中的人才是你最爱的。
我到创新学校半个月了,妈妈曾来看过我一次,可是时间很短,一会儿就走了,我真有点儿舍不得,我多想妈妈再呆一会儿,再跟我说上几句话,这种感觉可从来没发生过。中秋节快到了,我这几天经常想起过期家里过中秋节的情景。品尝过丰盛的晚餐后,爸爸在家门口放烟花,烟火飞上高空,“啪”地一声炸开,五彩缤纷,非常好看。一家人在院里一边坐着赏月,一边吃月饼,快乐无穷。我多么希望今年也和爸爸妈妈在家里过中秋节啊!可我想那是不可能的了。此刻我想的好多好多。我想家,但是我更应该好好学习,可是爸爸妈妈却在辛勤的工作,他们是多么的辛苦,这都是为了能给我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应该努力学习,考出好的成绩,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了。
离开父母,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来求学,让我明白了把爸爸妈妈的一番苦心。他们是希望我学好知识,长大成为有用之才,此刻我真想向着家的方向大呼:爸爸妈妈,谢谢你们。
指导老师:吉永林
读《让我许个愿》有感
高一(4) 夏登宇
叶细细在《让我许个愿》中说:“我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赚的钱,为她买一幢漂亮的房子,能让她很愉快地去旅游。除此之外,我不知道自己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爱。”是啊!这也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该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亲的爱呢?
读到“是的,他是我今生最爱的人,但是知道自己永远不好意思对他说,妈妈,我爱你”时,我此刻的心情似乎与作者一样:失落与羞愧。其实对于妈妈来说,只要对她说声“我爱你!”就是她最大的满足了。要知道有些爱是金钱代替不了的,正如母爱。子女要满足母亲物质上的需求?不,母亲并不在意这些。因为在他心里,只要你过得好,她就很满足了。有时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让她感动许久。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以前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则广告: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他妈妈回家时,笨拙的捧着一个注满水的盆子让妈妈洗脚,水溅到他的脸上,他全然不顾。当庭这男孩那稚嫩的声音:“妈妈,洗脚。”看到男孩妈妈欣慰的笑容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我呢?
文章第一部分描绘了一个“严母”的形象。如孩子超过回家的时间会受到他的盘问,溜出学校在花园里玩蚂蚁会被臭骂……现在想想,作者所举的事例似乎和我差不多,虽然没有文章中所说的轰轰烈烈,但也足以让我回想起小时候妈妈那“严母”的形象,也许被我夸大了,其实妈妈对我并没有那么严。可能因为我小时候比较内向吧,一向都是很乖的。童年时,可能是因为一些天真的想法误解了妈妈的爱。蓦然回首时,我会不禁地嘲笑自己的无知。不过我现在倒想提醒大家一句话:童年是无知的,珍惜现在吧!好好体会母亲的爱,不要等失去了才后悔。
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我”上大学之后几年都很少回家,而当“我”灰溜溜地回家的那天晚上,妈妈说她很想他的母亲,“他仔细想过,世上只有做母亲的不会丢弃女儿,付出一辈子也无怨无悔。”看到这里,我什么也不想说,只是很想流眼泪,也许这就是母爱的本质和伟大之处。我想无论什么人看到这句话,心灵上都会有所触动的。
“我将硬币扔进水池,我的愿望只有一个:如果有来世,让我做她的妈妈。”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真有来世,我会如何对待妈妈呢?如果他不听话,我会不会生气、臭骂他;如果他生病了,我会不会为他着急,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如果在生活中,我会不会做好一个母亲分内的事,还优惠不胡,会不会像他爱我一样爱他……喜爱你刚到这里,母爱的崇高让我敬佩。
有人说母爱是避风的港湾,有人说母爱是指路的灯塔,而我要说这些比喻是对母爱肤浅的理解,母爱是任何事物都代替不了的,他在我们心中永远是那么温馨。
文章中说:我知道,我这辈子永远无法还清她给我的爱。是啊!母亲给我们的爱是无限的,我们永远无法还清他给我们的爱,我们回报应该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用实际行动回报妈妈给予我们的恩情,这样我们以后才不会因为此事而后悔。
指导老师:吉永林
读《让我许个愿》有感
高一(4) 吴雅琦
叶细细在《让我许个愿》中说:我不是一个很宿命的人,但是能做他的女儿,我想是与他有缘,如果有来世,然我做他的妈妈。
再也洗洗还在上学的时候,在家里在母亲面前,他无法做到与母亲平等地说话,他觉得母亲轻视她的存在。他早恋了。为了这个男生,母亲费尽了所有的心思,她怨恨母亲,从未领过母亲的情。
直到姥姥去世,她长大了,母亲不在身边了,他觉得内心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失落,他想起高考时,母亲从车站赶到考场,满脸是汗,只是为了把一只快化掉的冰淇淋送到女儿的手里……
叶细细沉思:是否有那么一天,母亲也会想姥姥离开他一样,弃我而去。那时,把母亲和他隔绝于两个世界,到时再没机会做他的女儿。
是啊!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与母亲阴阳相隔之时,我们的缘分也就断了,那么到时,我永远都无法还清他倾注给我的爱。
如果真有来世,我希望母亲做我的女儿,那么到时他就勿需操劳,不用那么劳累,是的,来时真好,让母亲享受我对她的爱,让我还清他倾注给我的爱,不,我还要更爱她。
可是,真的有来世吗?事实证明,那是不存在的。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感恩吧!“子欲养而母不在”,到那时那样的遗憾将是痛彻心肺的。
如今,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是谁,让我们可以如此的舒服和安逸?是父母;是谁,为了我们在外面辛苦地挣钱?是父母‘是谁,给了我们无限的爱?是父母。
可是在如此安逸的环境喜爱,我们还会常常抱怨学习苦,责怪父母的严厉,不顺心时还会发脾气……那父母呢?在外面辛勤的工作,没有空调,没有可口的饭食,他们更酷,可他们却从不抱怨,只是殷切地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可以不用这么苦,一切的一切都是为我们着想。
我们要懂得感恩,而不是索取,我们要在学习上绽放美丽的花朵,在生活中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内心上,给父母无穷的爱。
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吧!让我们用自己的今生与来世来感恩,让这感恩的芳香遍布整个社会,让家庭、社会、国家充满感恩的芳香和和谐。
指导老师:吉永林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高一(4) 王慧
笛福写的《鲁宾逊漂流记》,我印象最深的是:鲁滨逊在航海途中突遭意外,飘到一座小岛上,孤身一人,他并没有抱怨,坚强的活了下来。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鲁滨逊并没有怪罪上帝的安排,反而怀着感恩的心,感激上帝——同伴都遭遇不幸,仅有他一人独获。他靠着坚强得意志支撑着,坚强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每次遇到挫折,他从不逃避,勇敢地去面对,去迎接挑战,坚持不懈,直到最后。
在人生旅途中,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些风波。正是这些风波,人生才有精彩有趣的故事。其实这些风波是上帝的苦心安排。那不单单是一个个挫折,还是一个个锻炼的机会。我们应该懂得感恩,上帝正在焦急地培养我们的意志,让我们都能成为坚强的人。人们啊,怎能辜负上帝的一片苦心。
有人说:“人生像一杯酒,又甜又辣;人生像一出戏,有喜有悲;人生像一条路,有弯有直。”假如没有挫折,人生将失去奋斗的寄情,变得枯燥乏味。换个角度想,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应该感谢它,是它给我们检验自己能力的机会,让生活充满感情色彩。这种生活不正是我们向往的吗?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都不要畏惧,像鲁滨逊一样,是他的坚持才赢得了美好的生活。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实力,勇敢地接受考验,与挫折比个高低。对于挫折,我们不要单方面的理解为困难,多往磨练自己意志和考验自己的能力的方面想,对它就不会那么陌生和害怕了。其实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缺乏信心和勇气。为了能让自己更坚强,我们应该鼓起勇气,接受挑战,把挫折给打败,做个意志坚强的勇士。
作为二十一世界的高中生,遇到挫折,不要退缩,勇敢地向他挑战,知道战胜的那一刻,让挫折也能完成它“神圣的使命”。同学们,我们应该感谢挫折,是它的存在,丰富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成为坚强的人!
让我们一起为美好的明天奋斗吧!怀着感恩的新挑战挫折,锻炼自己,检验自己。
指导老师:吉永林
读《贝多芬传》有感
高一(4) 徐陈玲
打开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一股生命的烈火就扑面而来。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一生创作颇丰,他的音乐至今仍震撼人心。
贝多芬的音乐是一种征服,是一场对生命的抗争,但是当全世界听过他们之后,就会向空中伸出臂膀,飞扑向前,将欢乐紧紧拥入怀中。他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他是一个异常不幸的人,残疾、贫困、孤独,世界未给过他快乐,他却将快乐奉献给全世界!他用苦难铸就了快乐。今天当我对这位名人有深刻的了解时,怎能不被他的精神所折服?人的一生是不平坦的……
贫穷、残疾、孤独。有痛苦所创造的人,我感到他的人生是崇高的。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做一个深刻的反省。我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的,磨难也常阻挡我的前进的道路。可是,我又是怎么做的呢?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便是退缩,根本没有贝多芬的勇敢;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根本没有贝多芬的无畏。现在想想与贝多芬所遇到的挫折相比,我的错这好比沙漠里的一粒沙子,细小而又微不足道了。
贝多芬表现出的一种英雄和伟大人物的信仰,那些庸俗与丑恶的现实都在崇高的精神下低头。他听不见声音,世界上任何一种美妙的声音——他只能浅浅的感受那微微的震动,他失去了语言的表达能力,他不能用他的嘴巴去阐述他内心的声音,他是一个正常的人,甚至在他自己眼里也是一个废人,但是他有一种对于音乐的热爱、执着、狂热与痴迷,他将双手摆上钢琴,他用最独特最完美的方式,向人们表达他内心的声音,指引着人类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生命因磨练而美丽,因为生命需要在磨练中成长经历了磨练的生命更加坚强,所创造的成就就更加难能可贵。对于贝多芬这问特别的音乐家,我心中充满了敬佩和感恩。
从前的我总是天真的认为老天对我不公平,没有赐予我这个那个,现在的我才懂得,原来跟贝多芬这样身残志坚的人比起来,我真的是很幸运的了。至少我还能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听到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我应该满足了。我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像贝多芬一样去奉献自己的美好,尽管我不能成为像他一样伟大的音乐家,但是我会进我最大的努力去做。
感恩贝多芬,他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然我懂得了永不言弃。我将带上这颗感恩的心,他上人生的漫长旅程……
指导老师:吉永林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高一(4) 薛晶晶
一本书摆在书桌的中央,一盏台灯伫立在说上。一场雨过后,一切依旧,桌上的《巴黎圣母院》还是那一夜,只不过多了点心灵的感叹加上脸上的眼泪,我悄然合上书,陷入沉思中。
一位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他拥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母爱。那是令人羡慕的爱。
他是一位平凡但很伟大的母亲,巴格特——埃斯梅拉达的母亲。他在《巴黎圣母院》中书写了一部爱的篇章。当他生下可爱的女儿时,他就对自己说:“女儿就是我的全部。”的确,他全身心的爱他,当女儿被吉普赛人抢走后,他悲痛欲绝,走进了巴黎圣母院,当了修女。此后的每一天他都时刻为女儿祈祷,希望她能够平安、幸福。
想到这里我很感动。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他是母爱的真谛,是对女儿一切情感的涌动。真是不敢相信,我既能诠释这份爱。
虽然他的女儿再也不能亲自体验这份母爱,但他是幸运的,因为一直有个人在远方默默关爱着他,从另一个角度看他又是不幸的,他离开了爱她的人,一个人孤独的在广场中央歌舞,只有一只小山羊陪伴着她,蛋挞同时又多了一份爱,那就是友谊。
或许我们的父母因为某些事,甚至工作的缘故不能陪在身边,但他们的爱会时刻陪伴着我们,是我们茁壮成长。我们现在的成长环境是良好的,但《巴黎圣母院》中的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给人一种莫名的恐慌,或许现实是残酷的,不可避免的,但这是谁造成的呢?当时的社会黑暗无比,弄的民不聊生。这本书通过“母爱”全湿了社会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有良好的环境才能给孩子美好的一切。我们的父母就是为了这一点,才那么努力的赚钱,给我们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活一世不理解而埋怨他们。我们要感谢他们,谢谢他们的努力和韩硕,为我们换来了这么好的天地。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父母不爱他们的子女?他们总是默默关心我们,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盼望我们长大成才。千言万语道不尽也说不尽我们对父母的感谢,最后说一句:爸、吗,谢谢你们。”
指导老师:吉永林
分享到: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