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0-11
浏览次数:3866
来源:本站
读《唐山大地震》有感
高二(5)班 朱艳娟
瞬间的天摇地转,瞬间的大地撕裂,瞬间的亲情切断。“唐山大地震”震碎了多少人心里的那弦。可亲情还在,感恩的故事还在。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心一直紧紧地揪着。
那块小石头不停地砸,只是希望石块不要压着弟弟,可一句“救弟弟”震碎了那颗幼小的心灵。她是躺在死人堆上活过来的。解放军救了她,并把她带回去养。解放军抱走她的那一瞬间,我从她空洞的眼神里看到了一丝不舍。从那以后她变得不再爱说话,可报名上学时她不想叫“王帆”而是叫“王登”。她只是不舍得忘掉以前的一切,不是亲情胜似亲情。她用以后的努力来报答她的养父母。她的母亲从不肯搬家,是因为怕她找不到回家的路。感人的情节,让人落泪的画面,感恩的故事。
就正如我的母亲一样。母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我也实在没有华丽的词汇来尽情讴歌我这体贴入微的母亲。虽然她比我矮,但在我的心中,她永远是位伟大的母亲。而自从我入学起,接送我上下学的任务,又成了母亲每日必行的“工作”。开始的时候,我是坐在自行车后面被妈妈驮着去学校的。后来,逐渐长大的我,只不过是出于不好意思再让妈妈驮着的心态,硬是跌跌撞撞中学会了骑自行车。而母亲仍担心我这个“二把手”会有什么闪失,总还是紧跟我到校门外,目送着我转进校门。岁月总是在不经意中悄悄淌过的。大概是我马虎惯了,直到一次测量身高的时候,才惊异地发现自己已经比母亲高出好大一截了!从此,我也就无须仰视母亲了。再后来,我又发现,其实母亲并不算高,倒是有些矮,与我从前心中高大的母亲相比,这怎么可能呢?
亲情是什么?亲情就是一杯苦茶,只有慢慢地品尝,才会体会其中的滋味。
指导老师:唐容容
读《感谢恩师的一记耳光》有感
高二(5) 徐广琴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文章,那是树木对滋养它的大地母亲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会让我们懂得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会让我们拥有真挚的友情;因为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会让我们发现生命的真谛。
人们 常说 老师是蜡烛,泪始干后化成灰, 常说 老师是春蚕,吐得丝尽成他衣,可我说,老师是我如父一般的恩师。
这篇文章生动刻画了 陈 老师“慈父严父”的形象, 陈 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教育注重策略,不断激励作者进步,但又非常有原则,对作者的放纵施以耳光,让作者警醒,从而改变人生的道路。
文中作者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最顽劣,最叛逆,最难管教的学生,然而 陈 老师给予他的一次意外,无不让他找回了自尊,下定决心要改正缺点。 陈 老师也警示作者“人身上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全改掉,要慢慢来,一点一点地改……,”这便再次激励着作者努力的去改变自己。
然而却在临近毕业之时,一向温 和的陈 老师却给作者一记响亮的耳光,这耳光鞭策着作者刻苦学习,没有浪费最后一点时间,最后顺利地考上了高中,学业得以继续, 陈 老师是作者如父一般的恩师!
还记得高一下学期时,由于在倍受家庭里重重压力的情况下,上课时的我总是心不在焉的。后来上英语课时,老师发现了我上课总是走神,便在晚自习第四节课时,把我叫到办公室,刚到办公室,老师对我说:“由于最近总发现我上课发呆,我便悄悄看了你的周记,你介意吗?”我不解的说:“不介意啊!”我 向 老师讲述了我发呆的原因,随后,老师便和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奥,原来是这样啊,其实呢,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是不同的,有贫有富,既然你觉得这次上学的机会是父亲好不容易为你争取来的,那你就应该为了你父亲,更是为了你自己好好的学习了,而不是整天想着无用的心思,你只有认真学,将来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这样才是给你父亲的一个最好的报答……”老师简短而有理的话,使我恍然大悟,是的,该是时候认真学习了,要化压力为动力! 陆 老师的话提醒着我。
的确,人在生活中不可能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困境,在那时候便会有那人——我们敬爱的老师,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学习中,老师是如慈父慈母般地用心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她们将自己一生的心血都播撒在了我们这些身为祖国未来的花朵们的身上;在生活中,老师是和我们相处得亲密的朋友,和我们在一起时,老师们会想尽办法让我们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在我们遇到困难之时,除了父母,老师便是帮助我们,教育我们的人,也许就是因为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便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老师们对学生一视同仁,注重教育我们的警醒,从而会改变我们人生的道路。
虽然每个人都应该是一位会感恩父母的人,但面对如父如母般的老师,难道我们不应该去感恩吗?是的,很多人都对父母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何不妨也对老师们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呢?
面对曾经教育过我们的人,一定要对他们怀有一颗感恩之心……让我们身怀感恩的心,去感谢身边每一位老师,结交更广的师缘,谱写师生之间的感恩之曲,因为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让我们发现生命的真谛。
指导老师:唐容容
观《唐山大地震》有感
高二(5) 吕海明
有关感恩的书我看得很少,但这个大世界中到处存在爱意,在困难中,人生的挫折中有父母,朋友来帮助你渡过难关。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帮助你而存在的,他们的帮助来源于那颗有爱的心。我认为我们个人都感谢的就是把我们抚养长大的父母。
我想《唐山大地震》每一个人都不陌生吧!它记叙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一次巨大的地震而破碎了,其实在那次地震中被破坏的家庭有很多,死去的人也很多,在一条公路的两侧全都是坟墓,坟墓的两旁都是亲人在不停的流泪。
片中有一个情节令我很震惊,在地震后,有一位母亲面临着最困难的选择,在同一块水泥板下压着一对龙凤胎,姐姐在板头,弟弟在板尾。由于板太重只可以抬起某一头,母亲哭着说:“救两个……”救援人员也因此感到困惑,就在母亲想同时就两个人时,另一边发现了一个生存者急需救援,救援人员去另一边时,这位母亲说:“救弟弟……”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母亲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两个都是自己的骨肉,我想母亲宁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孩子的生命,因为世界上母爱是很伟大的。
一个个失去亲人的人在被地震破坏的废墟地面上骂天,骂地,那一种撕心裂肺的声音透出他们内心的痛苦。再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一位父母牺牲自己保护自己的孩子。父亲在被废墟埋没中仍然站立着,母亲站在父亲的双肩上,双手向上伸展,手中捧着一个婴儿,婴儿手中有一部手机,手机上显示:孩子,若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父母的爱。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呀!
想一想现在我们少年是多么的无知呀!天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却不知足,想想父母对我们是多么的关心,而我们对父母呢,有人曾说,现在的青少年对父母还不如对待自己养在身边的一条狗。仔细想想这话并没有错,当自己的狗生病了,你还会去关心它一下,而母亲天天劳作,身体上的病不知有多少,但母亲总是忍受,直到无法忍受的时候,才去医院,而子女又知道父母有多少痛苦呢?
你说,我们是否应该感恩父母,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当我们有所成就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父母,让我们懂得感恩吧!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看待父母,看待亲朋,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这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指导老师:唐容容
读《父爱如山》有感
高二(5) 何燕
刚拿起这本书,朴素之至的封面,摸上去还能感觉到一些粗糙,这种粗糙的感觉好熟悉,好熟悉……这感觉到底是什么?哦,原来是父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摸我额头时的感觉。好温馨!
其中有一篇故事让我感触很深。读完这篇故事后,我想到了我的父亲。曾几何时父亲也是在背后这样注视着我的,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文章中作者因为小时候不敢一个人走路去学校,我因为小时候不敢一个人睡觉,有一天作者的父亲坚决不送他去让他自己去,而我的父亲也是如此;后来在一路狂奔去学校的过程中,在拐角处突然转头,发现父亲站在自己离自己不远的地方,注视着自己。我呢,也和作者差不多。知道这件事的真相是在后来的一次和母亲聊天时,母亲告诉我的。那天晚上父亲来看过我不下五次,他一晚上都没睡着,第二天我还因为这件事责怪了父亲好一阵子。现在再想想,原来父亲不是不疼我只是换了种方式表现出对我的爱,如果不是不是父亲的那次特殊的教育,我想我可能一辈子也不敢一个人睡。
在家里父亲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但是有谁知道,父亲要扮演好这一角色是何等的困难。父亲一方面想要教育好孩子,一方面又想和孩子建立好关系,其实在每个孩子心里,父亲总是一座高不可攀的大山,我们只能抬头仰望他,对他崇拜者。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父亲不仅要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还要有教育子女的责任。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家庭为我们付出着,以毕身的精力来完成这坚韧的使命。
父亲就想是一座大山,高大,威武让我们只能站在低处抬头看着,但这座大山却很有安全感,让我们可以信赖,可以让我们依靠,此时此刻,我突然对父亲说声:“谢谢你!”
指导老师:唐容容
读《爱在心头口难开》有感
高二(5) 陈晨
看完《爱在心头口难开》后,觉得挺一般的,“喝完最后一口牛奶,我默默地把145分的卷子放到父亲面前,他抬起眼哼了一声,签上大名后,又继续埋头看报了······”文章通过我把一张考到不错的试卷给父亲看,而接下来通过细致地动作刻画,写出了父亲对于这件事毫不在意,同时将作者内心的想法表现在行动上,表现了作者的不以为然。
这篇文章写的是我从小和我的父亲之间的不和,用文中的话说“我跟我父亲好像是天生的仇人,父子俩人无法沟通,经常吵架。”而通过朋友的提醒,才在父亲节那天,买了瓶二锅头和一条精美的皮带送给了父亲。其间虽然多次深刻地描写了父亲在我心里的形象非常差劲。随着情节的展开,慢慢表现出父子二人之间的情谊还是很深的。倒数第二段描写了父子二人从来没有如此平静地坐下来说过话,所以两人醉酒后说话显得断断续续,显得极不自然。父子之间的隔阂也因此迎刃而解。
开始看这篇文章时,觉得非常平常,但看到最后时,内心不禁一阵悸动,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亲,我和父亲从小虽说没到吵架那么严重,但相互沟通也很少,由于父亲终年在外,只有每年年底才回来几天,从小就没有依赖性,感情也很浅,儿童时代的羞涩让我很害怕见到父亲,现在渐渐长大了,开始懂得情感方面的问题,我开始羡慕别人的父亲,他们相处的像一对兄弟一样,无话不谈。我跟我的父亲在一起总无话可说,显得生疏。
记得有一次放假在家,父亲正好打电话回家,我拿起电话听出了他的声音,我们每次都聊着同样的话题,仿佛我们之间隔阂了什么,一切显得不自然。很快这次通话就结束了。通话除了问我的成绩、身体状况等“家常便饭”就显得没话了。
在我印象中,我从来没打过一次电话给我爸,不是因为我不想打,而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阻力,我没有拨下那熟悉又陌生的号码,文章作者给了我一丝的冲动,我希望用我的方法拉近父子之间的联系。
文章结尾以一声“我爱你”,化解父子之间的隔阂,告诉我们有时候爱应该说出来这样才能让人知道。
爱在心头就要说出来。
指导老师:唐容容
分享到: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