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刊《香樟树》◆名作欣赏◆-学生园地-东台创新学校 | 东台创新高级中学-(全国百强民办学校) 


校刊《香樟树》◆名作欣赏◆

发布时间:2015-12-11

浏览次数:3525

来源:本站

校刊《香樟树》◆名作欣赏◆

 

点亮智慧人生

□ 少逸

人生好像一条/一条不平坦/曲折的小路/最美丽的风景/往往未必在山的顶峰/一步一步脚印/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探寻/跌倒了/爬起来/继续旅程/点亮智慧人生/点亮希望的灯/让所有的梦/从此不再懵懂/点亮智慧人生/点亮智慧的灯/点亮幸福/生活从此不同……  

 

1.对月

□文/贾平凹

月,夜愈黑,你愈亮,烟火熏不脏你,灰尘也不能污染你,你是浩浩天地间的一面高悬的镜子吗?你夜夜出来,夜夜却不尽相同:过几天圆了,过几天又亏了;圆得那么丰满,亏得又如此缺陷!我明白了,月,大千世界有了得意有了悲哀,你就全然会照了出来的。你照出来了,悲哀的盼你丰满,望眼欲穿;你丰满了,却使得意的大为遗憾,因为你立即又要缺陷去了。你就是如此千年万年,陪伴了多少人啊,不管是帝王,不管是布衣,还是学士,还是村儒,得意者得意,悲哀者悲哀,先得意后悲哀,悲哀了而又得意……于是,便在这无穷无尽的变化之中统统消失了,而你却依然如此,得到了永恒!  

你对于人就是那砍不断的桂树,人对于你就是那不能歇息的吴刚。而吴刚是仙,可以长久,而人却要以短暂的生命付之于这种工作吗?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谜语!从古至今,多少人万般思想,却如何不得其解。或是执迷,将便为战而死,相便为谏而亡,悲、欢、离、合,归结于天命;或是自以为觉悟,求仙问道,放纵山水,遁入空门;或是勃然而起,将你骂杀起来,说是徒为亮月,虚有朗光,只是得意时锦上添花,悲哀时火上加油,是一个面慈心狠的阴婆,是一泊平平静静而溺死人命的渊潭。  

月,我知道这是冤枉了你,是曲解了你。你出现在世界,明明白白,光光亮亮。你的存在,你的本身就是说明这个世界,就是在向世人作着启示:万事万物,就是你的形状,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啊!试想,绕太阳而运行的地球是圆的,运行的轨道也是圆的;在小孩手中玩弄的弹球是圆的,弹动起来也是圆的旋转。圆就是运动,所以车轮能跑,浪涡能旋。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人再小,要长老;人老了,却有和小孩一般的特性。老和少是圆的接榫。冬过去了是春,春种秋收后又是冬。老虎可以吃鸡,鸡可以吃虫,虫可以蚀杠子,杠子又可以打老虎。就是这么不断地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一次不尽然又一次,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  

所以,我再不被失败所惑了,再不被成功所狂了,再不为老死而悲了,再不为生儿而喜了。我能知道我前生是何物所托吗?能知道我死后变成何物吗?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有乐,活着也有苦,苦里也有乐。犹如一片树叶,我该生的时候,我生气勃勃地来,长我的绿,现我的形,到该落的时候了,我痛痛快快地去,让别的叶子又从我的落疤里新生。我不求生命的长寿,我却要深深地祝福我美丽的工作,踏踏实实地走完我的半圆,而为完成这个天地万物运动规律的大圆尽我的力量。  

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  

 

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圆

——《对月》解读

皎洁澄澈的“月亮”是文学创作的永恒母题,自古以来写月的佳作举不胜举,在散文《对月》中,贾平凹一反古人的悲月情怀,通过借物抒情,以笔与月对谈:明月啊明月,你可知道“我”心中的困惑?明月啊明月,你是宇宙的明镜,你可照得尽人间的世事沧桑?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一下子拉近了作者与明月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明月的距离。  

于是,作者从月亮的形态中体味到人生的哲理,指出世上万事万物就像月的形状一样,一个圆、一个圆地完成!因为圆是一种规则,一种社会规则,一种自然法则,跟老子的“道”是同一种指代。冥冥之中,永恒不变,却天天更新。是啊,无论是事还是人不都是一次又一次地归复着一个新的圆吗?何必为失败而惑,为成功而狂,为老死而悲,为生儿而喜呢?活着就是一切。有败就有成,有悲就有喜,有苦就有乐。这样的人生,才会是无遗憾的人生。  

生活关键就在于抓住现在,不必特意去追求,有许多事是不可避免的,踏踏实实工作,平平实实生活,踏实地走完自己的人生之圆,为完成天地运动规律的大圆尽自己的力量。这才是我们应有的人生态度。    

《对月》以“我”为叙述视角,或隐或现,使全文条理脉络极为清晰和自然。文章开篇就直接发问,令人深思,继而通过对月的圆缺与人的悲欢抒写,引出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道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启示人们珍惜生活,踏实的工作,坦然地承受苦乐人生。至此,作者已具有了一种超然的心态: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散文结尾,作者别出心裁写出一种感受:“月,对着你,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你真是一面浩浩天地间高悬的明镜,让我看见了这个世界,看见了我自己,但愿你在天地间长久,但愿我的事业永存。”它令人不知不觉想起屈原的诗《天问》,屈原写诗问天,贾平凹写散文是不是也问月呢?是不是通过借月抒怀,以月喻人,淋漓尽致写出自己的感受呢?  

这篇散文与以往的散文不一样,里面缺少了一种叙述,缺少了情节,大段的笔墨是对社会与人生的感叹。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的人生隐藏着什么,他想对世人叙述什么,或者说他想表达什么,都在写月的过程中流露出来。贾平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比如他写出《废都》时,曾经被人误解,甚至将他的小说封存了。还有他患过一次病,也为他的人生画龙点睛,加上他说话略微有些迟钝,于是他的人生更加神乎其神,引起人们对他的种种猜测……  

作者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不炫耀、不张扬,通过朴素自然的描述中来抒发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和哲理情思,体现出敏锐的观察力和体悟力,和一种豁达超脱的处世态度。  

 

2、海边的白蝴蝶

□文/林清玄

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海边拍照、写生,朋友中一位是摄影家,一位是画家,他们同时为海边的荒村、废船,枯枝的美惊叹而感动了,白净绵长的沙滩反而被忽视,我看到他们拿出相机和素描簿,坐在废船头工作,那样深情而专注,我想到,通常我们都为有生机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机早已断丧,为什么还会觉得美呢?恐怕我们感受到的是时间,以及无常,孤寂的美吧!  

然后,我得到一个结论: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  

正在思维的时候,摄影家惊呼起来:“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边叫着,一边立刻跳起来,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只白影在沙滩上追逐,这也使我感到讶异,海边哪来的蝴蝶呢?既没有植物,也没有花,风势又如此狂乱。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转的飞舞,确实是纷常美的,怪不得摄影家跑那么快,如果能拍到一张白蝴蝶在海浪上飞的照片,就不枉此行了。  

我看到摄影家站在白蝴蝶边凝视,并未举起相机,他扑上去抓住其中的一只,那些画面仿佛是默片里,无声、慢动作的剪影。  

接着,摄影家用慢动作走回来了,海边的白蝴蝶还在他的后面飞。  

“拍到了没?”我问他。  

他颓然地张开右手,是他刚刚抓到的蝴蝶。我们三人同时大笑起来,原来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一片白色的纸片。纸片原是沙滩上的垃圾,被海风吹舞,远远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飞。  

这使我想到感官的感受往往并非是真实的,许多时候是我们受着感官的蒙骗。  

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在对山看不清楚的庄园、缘尽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  

唉唉!一只真的白蝴蝶,现在就在我种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哩!你信不信?  

你信!恭喜你,你是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看见白蝴蝶飞进飞出。  

你不信?也恭喜你,你是重实际的人,在人生的大海边,你会时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纸片与蝴蝶的真相。(有删改)  

【赏析】散文所写的是想象中的美,只是这种美很快就被真相打破,以致于带给人心灵上的失落。这本是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曾遇到过的事,大到海市蜃楼,小到望青成草,醉眼看云,作者却能从中引发出对人性的一番思考,透视出生活的真义,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它启示人们,平时我们可以去生成一些美丽的“白蝴蝶”,在憧憬中来陶醉自己;当现实无情的降临,我们同样要有一颗平常心去平静地接受。





苏ICP备11081810号 © 1999—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雏阳投资·创新教育集团 校园欺凌举报电话:0515-85235953
校址:(上海总部)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8633弄15幢   |  (东台校区)小学、初中:江苏省东台市金海西路99号 高中:江苏省东台市万泉路199号   |  (昆山校区)江苏省苏州昆山市新开河路2号   | (上海校区)上海市金山区松隐大街100号